首页 > 动态 >正文

《福布斯》:科赫王朝

2017-09-07 20:42:12  阅读:4674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黄子华
图为最新期福布斯杂志封面

  导读:最新一期《福布斯》12月正式出刊,本期封面文章是《科赫王朝》。查尔斯和大卫兄弟二人管理的科氏工业集团是美国第二大的私营企业,他们还是美国首屈一指的富翁,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他们在美国政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这两人雄心勃勃,除了挣钱他们还要改造美国。

  他被《福布斯》认定是世界上最有权势的50人之一,世界上最富有的20人之一,他还是世界上被人指责最多的人之一,他就是77岁的查尔斯-科赫。不久前他宣称总统选举是所有战争的根源,他一手创立的科氏工业集团是美国第二大的私营企业,曾有过多次轰动的大型并购案,其中就包括收购拥有18000名员工的加迪安公司。

  科赫在威奇托的办公室以大海为装饰背景,从窗外望去是美国北部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尽管有那么多辉煌的成就,但是在办公室里最打动他的却是长孙的照片,他笑着说:“小家伙叫查尔斯,他是我最骄傲的成就。”

  考虑到MSNBC的主持人克里斯-马修斯说科赫兄弟是猪,抗议者在集会上打出“科赫兄弟吃人”的横幅,很少接受采访的查尔斯一定希望利用这次机会改善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事实上生活中他就像一个慈祥的老爷爷,与他和弟弟大卫在商业和政治博弈中表现的铁血形象判若两人。

  批评查尔斯的人多是左翼,其中就包括美国总统,他们指责查尔斯的权势太大,并利用这些权势组建了秘密的网络为自己捞取经济利益。然而讽刺的是科赫兄弟却认为自己在和权势做斗争,至少在政治领域内,他们认为真正有权势的是中央政府,它可以通过税收毁掉整个行业,迫使公民购买健康保险并让大企业俯首称臣。查尔斯说:“最大的权势就是可以强迫别人,而我们不能强迫任何人。”

  11月的大选似乎更加印证了查尔斯的观点。当大选结果尘埃落定后,大卫接受了一个简短的采访,他说自己对结果极度失望。即便像科赫兄弟这样在这轮选举中捐献了数千万美元的人,也无法强迫人们选择他们所支持的候选人。不论是政治前途还是个人声誉,罗姆尼败选对兄弟二人都是重大的打击。

  但是如果认为这对兄弟会自此消沉下去,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奥巴马的胜利只是他们数十年规划中的一个小插曲,大卫说:“我们筹集了很多钱,动员了很多人,虽然我们输了,但我们不会消沉,我们将进行检讨,分析哪些是可行的那些是不可行的,我们今后一定会做的更好。”

  查尔斯说:“我们的目标一直就是实现“真正的民主”,人们可以真正管理自己的生活,可以选择他们想买的东西,可以选择如何支配自己的钱。而现在我们的民主体制却每隔几年选出一些人来告诉我们怎么支配自己的生活。”科赫兄弟都明白,他们宣扬的纯粹的原始的资本主义并不容易被接受,即使是在资本家之间。

  所以他们不断进化着自己的革命方式。大约半个世纪前科赫兄弟第一次开始为共和党候选人捐款,到了70年代中期他们开始改变思路并帮助建立了第一个自由主义者的智库卡托研究所。这个研究所现在总部位于华盛顿,120名雇员致力于研究如何改善财产权,增加教育选择权和经济自由。1978年起,兄弟二人开始资助乔治梅森大学的莫卡特斯中心,这个机构主要进行关于废除各种监管规定的研究。他们还资助了促成保守派思维方式形成的联邦主义者协会和遗产基金会等多个机构。

  99%的人对这些机构缺乏了解,而更不为人所知的是自里根时代以来,是这些机构为保守派思想提供了精神食粮。从很多方面讲科赫兄弟都是成功的,在尼克松宣扬国民健康保险计划40年后,保罗-瑞恩带有安-兰德经济学思想的主张只被视为稍微右倾。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领导的最高法院里保守派占多数,近几年他们签署了一系列保护财产权、反制政府的决议,这些决议看起来就像联邦主义者协会的行动纲领。当小布什寻找监督政府管理成本的官员时,他选择了莫卡特中心的人。这一切都不是偶然的,而是花费数千万美元经过数十年积累的成果。

  但是要想真正理解科赫兄弟的长期谋划以及如何实现他们的政治报复,那就必须考察他们权势的来源:科氏工业集团。

  这个企业集团雇佣了60000名员工,拥有4000英里的油气管道,其炼油能力足够满足美国5%的日常需要,它还生产莱卡纤维、斯丁马斯特地毯、Brawny纸巾和AngelSoft手纸。如果这家企业上市的话,它的市值将和麦当劳[微博]差不多,可以轻松挤进前40,不过查尔斯曾放话,除非他死不然他的公司绝不上市。

  查尔斯和大卫拥有公司84%的股份,《福布斯》估计他俩每人的身价都至少为310亿美元,兄弟二人合起来在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第四,位列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和拉里-埃里森之后。他们说公司每年90%的利润都会再投资,2012年科氏工业集团的收入为1150亿美元,税前利润率为10%,因此每年都有一大笔钱用于投资,这兄弟二人如何分配资金、委托管理是一个值得全世界研究的课题。

  人们总认为科氏工业是能源公司,但这是误解,这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是把初级材料转变成高附加值的产品,例如2005年它们就购买了乔治亚太平洋公司,这家公司将低成本的南方松制造成木料和家用纸质品。这次是科氏工业史上最大的一次并购,此后的七年给这家公司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查尔斯在办公室向我们解释了这次投资的动机,从中你能感受到他的成功之道。

  首先,这次并购显示了这家有大量现金流且没有净负债的私有公司的实力。查尔斯花了60亿没有收购乔治亚太平洋公司,他不必担心季度报表也不用理睬对股利如饥似渴的投资者,查尔斯很快将这个新部门的现金流用于偿还其150亿美元的债务。查尔斯说:“如果分红或者借太多钱会有风险。”

  科氏工业集团采用了弗里德里希-哈耶克的经营理念。哈耶克是所谓奥地利学派的教主,他推崇分权决策,认为每个人知道如何使自己的利润最大化。1967年当查尔斯从父亲手中继承家业后,他就开始采纳哈耶克的理念,训练公司的60000名员工,让他们觉得自己拥有所管理的那部分生意,同时公司还执行以市场为基础的管理模式。

  科氏工业集团没有统一的工资标准,它的奖金也不和整个集团的利润水平挂钩,即便是一个机床工人的工资也往往要根据他的工作效率来计算。中层管理人员可以获得远远超过其工资的奖金,但这取决于其投入的长期回报率。在市场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下,把亏损的业务扭亏为盈所获的报酬要远远高于安稳的管理一个持续盈利的项目。查尔斯说:“我们根据每一个员工创造的价值来给予他奖励。”这点非常符合马克思提出的那条著名的价值方程式。

  查尔斯总是引导手下注重长期利润,他的员工喜欢掌握自己的命运,科氏工业的50000名员工中有30%加入了工会组织,但是这家公司上一次大规模的罢工发生在1993年。

  在消化乔治亚太平洋公司的过程中,科氏工业做出了很多长期决策。首先就是对乔治亚太平洋Brawny纸巾进行升级,Brawny一直处于低端产品和宝洁的高端纸巾的夹缝中生存。当科氏工业的管理人员做出决定后,不管发生什么他们都会坚决执行,甚至这个决定意味着要追加10亿美的投资用于购置新的造纸设备和提高纸浆厂的生产效率。由于有经济激励,集团从上到下都充满了提高生产效率的动力,经过不断努力,他们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和不必要的维修费。最终生产相同的产品,新公司只需要原来一半的劳动力,而且利润率也大大提高了。

  科氏工业的管理人员还制定用于对抗宝洁和金佰利克拉克公司的市场计划,这两家公司都有非常丰富的销售经验。这个计划还在酝酿过程中,毕竟科氏工业在零售市场销售品牌商品的经验不足,但是一些经理已经开始想方设法花钱购买这些经验。

  不可否认这次投资的时机却非常糟糕,因为正当集团准备改造纸巾和手纸业务时,金融危机爆发了,房地产市场也崩溃了,乔治亚太平洋公司的建筑材料部门遭到了重创。然而科氏工业不会改变长期投资的策略,只要项目是合理的,不管有多么艰难他们都会坚持。查尔斯说:“我们投资一个项目不是为了榨取利润而是要对其进行改造,然后创造更高的价值。”

  也许五年后回头看这个项目是一个错误,但是七年后重新审视则绝对是明智的。《福布斯》预计,这个项目总计花费了210亿美元,但是现在其价值已经超过了成本的30%。查尔斯总是说:“我们必须承担可带来高利润的风险,贪图安逸就是自取灭亡。”

  塑造科氏工业经营理念的不止是海耶克。除了受海耶克的影响,兄弟二人对集权统治的不满还来自于对斯大林痛恨。他们的父亲佛瑞德-科赫曾在MIT学习化学工程,30年代初,佛瑞德的冶炼厂因专利诉讼险些破产,他不得不为前苏联工作。在苏联期间,老科赫因为斯大林建冶炼厂发了财,但是不久他的合作伙伴在大清洗中被杀,此后他返回美国重新开办炼油厂并大获成功。

  老科赫工作非常努力,他总是从早忙到晚。查尔斯说:“父亲也要求我同样卖力的工作,如果不听话我就会有麻烦。”查尔斯也进入MIT学习,并获得了化学和核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毕业后他进入一家著名的咨询公司工作。后来老科赫的心脏病越来越严重,他不断要求查尔斯回来继承家业。当时公司的冶炼业务利润率非常低,6800万美元的销售收入利润却只有180万美元。老科赫把公司交给查尔斯时只说了一句话:“你想怎么干都行,就是不许把公司卖掉。”

  查尔斯很快意识到导致公司经营不善的原因是短期行为。他的父亲总是把现金存起来用于支付地产税,而公司经理们因拒绝分享冶炼设备的设计数据而损失了很多生意。他觉得自己的公司可以发展的更好,并把不多的资金投入到了一个欧洲的项目。他还不顾公司管理层的反对把罗克艾兰的输油管道扩展到了其他州,同时购买了更多的管道用于传送新开发油田的石油。久而久之查尔斯认识到通过投资长期资产,他可以承担有高回报的风险。

  1967佛瑞德逝世了,在去世之前他把公司全部交给了查尔斯,一年后查尔斯做了一笔其人生中风险最大同时也是收益最高交易。当时他的家族拥有Pine Bend炼油厂35%的股份,而加州的联合石油公司拥有40%,霍华德-马歇尔拥有15%。查尔斯希望买断联合石油的全部股份,但是这家公司的要求太苛刻,所以他决定联合老道的马歇尔阻止联合石油把Pine Bend出售给他人。

  这次冒险取得了成功,尽管有可能造成2500万美元的损失,但查尔斯如愿从联合石油手中购得了Pine Bend,此后这座炼油厂变成了查尔斯的取款机,为他赚取了此后扩张的第一桶金。

  此后科氏工业涉足了化肥制造业,购买了数千米的输油管道,2004年收购了杜邦公司的纤维生产业务,2005年购买了乔治亚太平洋公司,这些收购都有一个不变的主题:让原有的产品更有价值。

  科氏工业第二个重大转折点是其成功的一个副产品:家庭内战。由于感觉被边缘化,1980年另外两个兄弟比尔和弗雷德里克试图插手集团的业务。大卫力挺查尔斯并再次劝说马歇尔支持他们。在随后的法律诉讼中,查尔斯和大卫继续坚持着自己的长期战略,他们于1983年斥资13亿美元买下了比尔和弗雷德里克及其他一些股东的股份,这在当时看来无异于是天文数字,但是查尔斯和大卫把目光投向了20年以后,他们认为这笔交易物超所值。

  此后比尔和弗雷德里克再次提起诉讼,他们认为查尔斯低估了集团的价值,并指控这家公司破坏环境以及违反监管政策。这起诉讼持续了十年,后来比尔建立了自己的能源公司,在《福布斯》的采访中查尔斯从不提比尔的名字,而是用自己的另一个兄弟来代替。为了和比尔打官司,科氏工业在华盛顿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在那里的办公室现在已经成为他们宣传政治主张的根据地。

  科氏工业集团的成功也为查尔斯招来了很多批评。尽管他一直推崇透明的自由市场制度,但总有人认为查尔斯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尽管查尔斯从不掩饰自己的目的,但是在外人看来他每年同富有的保守派开研讨会似乎就是在酝酿着什么阴谋。虽然为了掩盖自己的目的,查尔斯通过一些“慈善组织”进行政治捐献,但这并没有错,他说:“在这个社会,总统攻击我们,国会的议员威胁我们,有人认为我们是罪恶的化身应该被打到甚至是消灭,那为什么还要我们公开一切?

  现在查尔斯越来越老练,他表示自己一定会积极参与2016年及以后的大选,他说:“只要我们还活着就要一直战斗下去,我们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鹿城/编译)